冬令發放取消圍爐團聚─逐戶送平安 相約「好年冬」

為避免群聚感染風險,慈濟取消冬令圍爐,改以「逐戶發放」物資包,板橋志工與老人家話家常,關心生活起居。

一年一度眾人期盼的冬令圍爐因疫取消,有些可惜,
但也讓志工有更多機會和照顧戶談天說地,
每每說起過往互動,總是再次將溫暖烙印在心裏。

不知瘟疫蔓延何時止,在「最壞的時代」中,
志工以更多的愛陪伴照顧戶走向「好年冬」。

一年一度眾人期盼的冬令圍爐因疫取消,有些可惜,但也讓志工有更多機會和照顧戶談天說地,每每說起過往互動,總是再次將溫暖烙印在心裏。

不知瘟疫蔓延何時止,在「最壞的時代」中,志工以更多的愛陪伴照顧戶走向「好年冬」。

每年春節前夕,慈濟例行為照顧戶與獨居長輩舉辦冬令圍爐及物資發放,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復燃,防疫管制升級,慈濟為避免聚眾而取消一年一度的團聚時刻。

不過,慈濟志工「關懷的心」依舊不變,在遵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下,室內維持社交安全距離、戴口罩打包物資,訪視志工親自逐戶發送,要讓照顧戶在年節前感受滿滿的愛,全臺約有二萬四千戶家庭受益。

板橋慈濟志工為了讓照顧戶及獨居長者過年有「年味」,特地準備油飯和大補湯加菜(圖1)。此外,慈濟依家庭人口數致贈不同面額、與現金等值的「慈善物資卡」,並結合超市通路,讓照顧戶依實際需求採買年貨(圖2)。

現煮年菜送到府

早上七點,冬陽溫煦照耀慈濟板橋園區,廚房早已忙碌,志工防護謹慎,口罩、圍裙、手套、頭巾樣樣不可少,人人忙著刀起刀落,切菜聲陣陣清脆,原來是在準備要為照顧戶加菜的油飯和大補湯。

十多種中藥搭配山藥、紅蘿蔔、杏鮑菇等新鮮蔬菜,負責掌廚的慈濟志工徐月娥前一天買菜備料,一早在大鍋前熬煮湯品、翻炒配料,希望讓照顧戶品嘗年節美味和感受到志工的關心。

有三十餘年訪視經驗的板橋區資深慈濟志工吳碧桃說,因為疫情再起,考慮有些照顧戶家中老的老、小的小,抵抗力不怎麼好,再來避免群聚感染風險,所以沒辦法如同往年歡喜團圓的冬令圍爐,但是為了讓照顧戶感受「年味」,因此大家決定在逐戶發送物資的這天,烹煮暖呼呼的熱食,讓他們在寒冷的冬天不只能暖胃還暖心。

不僅鍋鍋熱食的用心,在另一個現場,志工也接力將藥膳香積麵、五穀粉、珍菇酸菜冬粉即食鍋、福慧珍粥及象徵新年吉祥如意的柑橘、春聯一一打包;此外,特別的是,為了讓照顧戶備辦年貨,慈濟也依據家庭人口數致贈不同面額、與現金等值的「慈善物資卡」,並結合超市通路,讓照顧戶能依實際需求採買年貨。

在打包冬令物資的志工行列中,有個不一樣的身影,是一位接受慈濟十餘年訪視關懷的婦人。獨自扶養女兒的她,在志工長期陪伴下,五年前參加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,通過認證成為照服員,目前經濟雖然稍微穩定,但志工仍不離不棄持續關心生活起居,此次也邀約她到靜思堂一同打包物資。

她真誠地回饋:「師姑、師伯每每在年節前送來這些物資,不但可以撫慰我們的心,更是比親人還親的體貼;當邀請我幫忙時,我二話不說答應了,因為我也願意從手心向上變成手心向下的人。」

桃園慈濟志工白珮華(右)帶著年禮探訪復興區合流部落大愛屋居民,周女士分享入住永久屋時的感動,並捐出自己一年來點滴存下的愛心竹筒助人。

一百分的完整愛

寒風中,慈濟志工穿過大街小巷來到長期關懷的案家,一戶是從越南嫁來臺灣近二十年的新住民。十二年前丈夫意外往生,她獨自扶養三名子女,為了支撐經濟,租下店面經營美容按摩店,但受到疫情衝擊影響,常常連續三、四天無人上門;她沒有放棄,在志工多次鼓勵下,重拾家鄉手藝,包起了蔬食水餃,許多鄰居「食好鬥相報」,一度讓她供不應求。

看到志工過年前提著祝福禮來訪,她趕緊端出煮好的餃子招待,一聲聲真心地道出,「看到你們真開心,謝謝你們。」展露笑顏的她,談起那段曾被婆家誤解、負擔全家經濟而一度看不起自己的過去,淚水已然在眼裏打轉,只差沒有奪眶而出。「師姑很常來和我談心、互動,讓我釋放壓力,接納不完美的自己;以前自己都是悶著難過,但久了就會知道沒有用,還是得堅強面對生活,才有明天。」

老舊的四樓公寓裏,七十七歲的奶奶獨居,一聽到志工呼喊:「阿嬤,我們來看你囉!」趕緊開門迎接,一坐下就閒話家常,記憶力不錯的她還玩起了點名,「今天那個師兄怎麼沒來」,志工讚歎道,「阿嬤真厲害,還記得我們是誰,一定是平常時有念佛、拜佛,難怪頭腦還這麼好。」

奶奶看到一旁滿滿的冬令物資包,歡喜地說:「怎麼這麼好!」志工也介紹保溫提鍋裏的油飯和大補湯,一打開香氣四溢,奶奶好奇地問,「鍋子要還嗎?」訪視志工林敏姿說:「這個鍋子讓你留著,之後出門買吃的也可以重複使用,這樣很環保,對地球比較好。」奶奶再次感動地說,「這麼好喔,感恩啦!」林敏姿與旁人異口同聲地說:「當然要給您一百分的愛心啊!」

臉上滿是歡喜的奶奶,也請每天來往照顧的妹妹到房間拿出存了一年的竹筒撲滿,要回饋慈濟長期的關懷,並幫助更多需要的人;志工拿出春聯說:「這真的就是『福至善人家』。」一來一往間是一百分的完整愛,志工真心的付出,也讓受助者懂得分享愛。

桃園志工帶著年禮深入山區,探望復興區小烏來的泰雅部落阿玉阿嬤一家,暢聊回憶種種,且許下「一月來一次」的約定。

約定下個月再見

慈濟冬令關懷腳步不因疫情而停歇,即便山路蜿蜒、繞過崇山峻嶺,也將年禮親自送達。元月二十九日,桃園訪視志工陳玉美、白珮華,歷時一個多小時車程,抵達海拔約三百公尺山區,復興區羅浮里的合流部落。

合流部落多間民宅在蘇迪勒風災中受損,經由多方合作,二○一七年受災戶遷入慈濟援建的永久屋。志工一下車,映入眼簾的是幾位純樸的小朋友悠閒地躺在馬路上曬太陽,樂觀、童稚正是小孩的天性;志工上前打招呼,並向孩子的媽媽致上物資、關心一家生活是否安好,也說明祝福包中的蜜蘋果,是希望在疫情衝擊、餘波盪漾的來年可以平平安安。

一戶人家的孩子,因為學校放寒假而回到老家與奶奶做伴,等不及過年就把蘋果一口咬下,陳玉美也笑說:「提前把『平安』吃下去,應該也可以好過年了。」

感動事當然也少不了,當年搬進大愛屋、心中有濃濃感動的周女士,剛好返家,到隔壁探望老母親,志工主動送上祝福,陳玉美更用道地的客家話說道,「阿婆,最近過得好嗎?這兜係慈濟要送你過年的祝福,祝您平安順心喔!」白珮華對周女士說:「帶孫子來看媽媽,很孝順耶。」

雙方聊起當年看到新屋落成的回憶,說著說著,周女士拿出竹筒撲滿,感性道出心內話,「很感恩慈濟幫我們蓋這麼漂亮的房子,讓我們住得很舒服,也在生活上幫忙很多,當我們有力量也是要回饋社會,每天一塊錢一塊錢地投入竹筒,也是小小心意,希望幫助其他更需要的人。」離開前,他們互道感恩,期待下次的見面,也企盼大家都能過個好年。

冬令不只關懷,更是一次次相會的約定。慈濟志工轉往桃園市復興區小烏來的泰雅部落,青山綠水圍繞的小徑旁,正是阿玉阿嬤的家,大女兒黃女士和丈夫正好從臺北返家陪伴母親,聊起弟弟意外倒臥病榻後,把弟弟的兩個女兒接上北部受教育,盡己所能地給她們最好的資源與照顧;其中,從國立大學畢業的女孩,如今也貢獻所長到偏鄉付出助人,黃女士和先生覺得很有成就感。不僅如此,女孩目前參與慈濟基金會「領航員計畫」,協助媒合弱勢家庭的大專學生,寒暑假到慈濟參與各項活動工讀。

一旁的阿玉阿嬤,聽到孫女因為有慈濟志工和女兒女婿的一路相伴而成長,覺得欣慰,也很為這個小孩感到驕傲。阿嬤如今年紀大了,腳有些退化,走路不大方便,沒辦法跟著志工走下坡道說再見,不過她精神奕奕地與志工約定,「你們一個月要來看我一次喔!來跟我聊聊天啊。」志工也揮揮手:「好!阿玉阿嬤再見。」陪伴的約定一月一次,但心裏的位置永遠都在。

另一個約定,則是在大溪觀光橋旁公路附近,白珮華打電話給剛好到醫院看診的素食大廚陳先生,要把祝福禮親手送給他好過年;陳先生七年前歷經中風失去語言能力,三年前又因為車禍,頸椎受傷、行動不便,而在人生谷底時,看到了混障綜藝團團長劉銘所主持的大愛電視節目《圓夢心舞臺》,受到鼓勵,決定主動向慈濟求援,志工因而深入桃園復興區的部落,送上輔具和一次次的關心。

志工在年前見到陳先生,儘管身體還沒完全康復,但他也問道:「什麼時候慈濟有活動?疫情什麼時候才會停?」志工看得出他很想趕快走出困境,暖心地說,「我們約定,等到疫情一解封,大家一定都很歡迎你來!」

陳玉美也開玩笑地鼓勵陳先生:「送病床給你的彭師兄,交代我提醒你,要趕快好起來,等你展現大廚手藝請我們喔!」陳先生笑笑的,堅韌的生命讓他不願放棄一絲一毫的希望,志工也齊聲對他說,「要加油喔!之後再去山上看你!」

雖然臺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再起,但阻絕不了全臺慈濟志工定期關心的絲絲長情,無論走入都市巷弄或是崇山幽谷,每一個關懷的腳步,背後代表的都是一個個人生故事;每一個志工親手打包、挨家挨戶發送的物資,這分愛與祝福,更讓寒風颯颯吹拂的嚴冬有了溫暖。

或許一年一度眾人殷殷期盼的冬令圍爐因疫取消,有些可惜,不過,這也讓志工有了機會可以在過年前和照顧戶談天說地、到府看看家裏生活過得好不好,更多時候是回憶過去的溫馨互動,每每說起總是再次將溫暖烙印在心裏;儘管不知瘟疫蔓延何時止,而在「最壞的時代」中,志工以更多的愛陪伴照顧戶,一同走向「好年冬」。